English

瑞士环保“三部曲”

1999-02-01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刘军 我有话说

地处阿尔卑斯山坳的瑞士,山青水秀,空气清新,街道整洁,环境保护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这一切与瑞士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瑞士的环保也经历过一个艰苦而漫长的历程,其中一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瑞士的环保经历了三个阶段:森林保护、水资源保护和垃圾处理以及空气保护。瑞士是个山地国家,森林资源丰富。森林庇护着土地和居民区,起着防止水土流失、预防雪崩和泥石流的作用。从上个世纪开始,瑞士的蒸气火车投入运营,由于瑞士没有煤炭,机车使用的燃料是“就地取材”的木材,导致森林大量被伐,引发了一系列自然灾害和环境问题。1902年,联邦政府颁布了第一个环保法规,即《森林保护法》,及时制止了对森林的盲目砍伐和破坏。

二战结束后,随着工业化的发展,瑞士兴建了许多工厂、住宅区、美式商务中心、高速公路等,工业污染、废水和废料以及家庭垃圾成为破坏环境的主要问题。一些湖泊里漂浮着死鱼、垃圾,流经巴塞尔的莱茵河受到医药工厂的严重污染,引起国际纠纷。汽车的大量出现也给空气造成很大的污染。针对这些新出现的问题,瑞士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及时制定新的环保政策,成立了国土管理局,将农业用地从工业区、商业区、手工业区和住宅区中分离出来,大量植树造林。法律规定,不论什么原因砍伐了一棵树,必须在其它地方植一棵新树。正因为如此,近50年来,瑞士的森林覆盖率逐年上升,达到全国面积的四分之一。以日内瓦为例,该市有森林和绿化地百余处。日内瓦绿化队已成立了一个世纪,也就是说,100年前,日内瓦人已经开始对城市进行有计划的植树造林活动。

为防止汽车尾气污染,瑞士各州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恢复和增加了一些无污染,载客量大的有轨电车线路,并修建了许多大型郊外停车场。车辆管理部门每年定期检查汽车尾气排放,合格者发给绿色标签。同时,瑞士各州鼓励使用无污染的交通工具,开辟了多条自行车专行线和步行街。

西方社会环境保护的概念已经延伸,与文化保护结合在一起。西方人过去保护的是一座教堂、一个建筑物,而现在是保护整个街区。比方说,各州需要在一些具有文物价值的老街区进行改造或建设新项目,须经文化和环保部门商议、评估后才能将其完整地拆迁至瑞士中部的巴仑堡露天民居博物馆保存。西方国家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污染和治理,已逐渐将看得见的投资转向环保这一看不见的投资,中国在治理环境过程中千万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

整洁舒适的环境同每个公民的环境意识有直接关系。长期以来,瑞士人养成了爱护环境的习惯,街头巷尾几乎看不到随手丢弃的废弃物品。居民在家里自觉地把垃圾按照固体、液体、有害物质等进行分类,保证不让有害物质破坏环境。此外,环保部门经常免费向居民分发环保宣传资料,并定期开放垃圾处理场、净水场让民众参观。这应验了瑞士人常说的一句话:我们不能弄脏自己的瑞士。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